经过顾景棠他们来势汹汹,直接撕撸开面子,上门要账的风波后,被寻上门的每家或多或少都掏了部分钱还帐。
之后又经过三轮上门,但是每次要到的钱越来越少,有些人家还直接哭穷,甚至还有些人家,不愿意还钱当着顾景棠他们便上演了一出被逼无奈装柱的戏码。
好
不过见这法子不大好用了,顾景棠他们便开始了启动新的方案,京都的中心大道上,顺天府外,顾景棠他们架起了新的宣传拦,上面贴着欠款的人家的名单,以及具体的欠款,每天这里都会站着几个小伙子,实时更新还款情况。
那里有热闹,那里就有聚集的百姓。特别是
即使看不懂,这不是还有人解吗
口口传诵下,京都的百姓每天见面不免都要说上几句。
“今天,那家还钱了呀”
“喔,我知道。我知道,好像是住
“什么,才还了五千两。我听说我家那个
“有钱不还,太可恶了吧。不过你那侄儿也是个有出息的,竟然进了博物坊做活,以后前途无量呀。”
“那里,那里”
一时间这些欠债的官员们也京都出名了。
凡是欠债的官员,不管是官员和其家人,还是家里的管家,下人出门,只要买东西,边上便会有不少的百姓对着他们窃窃私语。
听着妻子,儿女的抱怨,管事们的为难。从来没有受过这样气的官员们当下便炸开锅了,一致开始反击起来。
而此时的朝堂上,大多数的官员正
自户部开始清缴欠款以来,采用的手段过于极端,前前后后有不少官员不堪“受辱”,有人被气病了,有人受辱撞柱。
甚至今儿早上,已经六十老龄的刑部侍郎更是受不住这样的侮辱,
说到这,老泪横流,好像他和人家是故交挚友,不但历数这几位官员的功绩人品,还将他们夸的都成了百官典范,并斥责顾景棠等人冷酷残忍,用那些下九流的法子,竟生生将朝廷的有功之臣,活活逼债至死简直惨绝人寰。
正德帝看着看着为首的李大人泪声俱下的说着,他当年也科班出生,好像还是当年的状元,写的一手繁花似锦的好文章,不想人家写起感人肺腑的文章那也是把好手。
这一封折子,写的啧啧,的朝上的人跟着抹眼泪。
待他说完,朝上的人跪了一大半“臣附议。”
“臣附议。”
“”
正德帝眯着眼看着底下的一群人,面沉如水,即使他
以往太上皇
不过正德帝从来不觉得这些敢于逼迫他的朝臣会是天然站
清理欠款,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才有了今天的一出,甚至也可以把它看重一场他们和皇上,君王的较量。
这种情景,有多久没见过了殿内,除了太子,还有一些他安排上来的心腹外,其他都跪着。
这其实的就是两只雄狮
他不愿意,这么多年的忍耐不是为了一个名头,以往上面有父皇压着,他被逼着说不愿意说的话,下不愿下的旨。便是现
他要住一个真正的帝皇,一言九鼎,言出必达。
如今早不同往日,默然片刻后,正德帝转了头,目光落
顾景棠早有准备,当下便施施然走到中间,沉稳道“陛下,微臣听了李大人的控告,心里很是困惑。”
正德帝一见顾景棠,心情忽然大好,这小子可不是软柿子,坑起人来可是毫不留情的,正好让着些老臣好好长长教训。便笑问道“困惑有什么不明白的便说出来,李大人应该很乐意为你解惑。”
顾景棠道“微臣从小见到身上背着债务的。都因欠债,时时刻刻省吃俭用,以期待早日把欠款还清。至于李大人说的那些因为追债受辱的大人们,微臣不甚了解,但是为了要债户部对诸位欠款的人家也进行了些简单的调查,从他们的出手,可不见的是缺钱,欠债的人这就叫微臣困惑了,既然不缺钱,为什么不还钱。既然有钱,为什么要去户部借钱”
说道这,顾景棠顿了顿,提高了些声量又道“欠债还钱,这个道理老百姓都懂,为什么偏偏诸位过书、做了官的人不懂吗借钱被债主追债,居然还有理来寻债主要理。”
“借来的钱,花着不心疼吧,钱花完了再去借就是了,借的多了欠的也越来越多,等到要债的时候,
这话有够诛心的。
跪着的大臣们嘴唇都颤了颤,当下慌忙道“陛下,老臣绝无此意。”
正德帝冷冷道“既无此意,还跪着做什么难道要逼朕开口说借的钱,不用还吗”
这已经表明了赞同顾景棠的话。
这话一出,大多数的大臣都纷纷站了起来。要不然,可真成了臣下逼迫帝王,不忠不义了。
但是,地上却还跪着几个大臣,一副死谏的样子。
其中的一位三十来岁的御史台言官,原本还挺受正德帝喜欢的臣子,贫苦出身,正当年,用词大胆,什么话都敢说,但是此刻听着他的话,正德帝原本稍有缓和的脸色,又渐渐沉了下去。
这到底是真不赞同,还是为了彰显自己,借朕来扬名。
“陛下”
一直伏
“而且过世的刑部孙侍郎,平日生活节俭,为官廉洁,借用了户部的银子,也是京都居,大不易。为了一家人有个住处。这样罪不至死,求陛下明察。”
说完,长匍于地。
这话说的好像他们这些官员之所以借钱,不是因为不够节俭,而是真的过不下去,欠钱不还,甚至投缳自,都是被逼无奈。
顾景棠对他说的话,心里不屑,堂堂朝廷命官,只知借钱挥霍,全然不想借钱要还的道理。至于官员因为失德,导致官威受损,岂能让整个朝廷来为他们买单
而且孙侍郎的死,也未必没有猫腻。
要知道,顾景棠他们要账,但是对不同人家,不同的情况还是有不同的方法的。
对于那些只是借钱买院子,还不出债的人家,顾景棠他们提出的分期还债,每月从这些官员的俸禄里面扣除一部分,不会影响到这些人家的生活必须。这种情景下,还自杀个什么劲儿
不过这些官员把官员借钱推到朝廷官员的俸禄上,这事便难以善了啊。
为什么京官大量的向户部借钱,也是源于大周朝制定的官员俸禄标准有关。
普通官员一年的俸禄大概四五十两银子。即使是一品高官,一年也只有一白多两银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钱当然足够全家人生活。
但是对于官员们来说,每年递增的人口和奴仆,即使有冰炭银孝敬,却还是不够的。
所以地方上各种贪污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对于京官们,则更加的可怜,入摆
所以才有太上皇体恤臣子,让困难的臣子可以到户部借钱支应生活,你借,我不借我不是吃亏了吗慢慢的演变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事情到了这份上,按这些大臣的想法是到了这了,皇上也该松松口了。毕竟再继续刚下去,你是皇上你能轻易张口给涨工资吗
最后还不是要妥协了。当下,这些臣子都眼观鼻,鼻观心的等着正德帝不等不把顾景棠等人人推出来的,担下这逼迫老臣的罪名。也让这些年轻人好好看看陛下的鹰爪不是那么好当的。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雨好大呀感谢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眠4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