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 > 31.定是大孝子 半
“一派胡言, 狗屁不通”陛下摔了砚台,骂道。
“三郎说的是。”
高力士早已预见到李隆基
帝王就像是开了闸的洪水,抬手掀翻桌子,为一首稚童所作的诗拍案生气, 还大气特气。
仿佛先前说“绝不会生气”的人不是自己。
高力士只是垂眸静静承受着这份怒火, 就像他们主仆从前与太平公主博弈的无数日夜。
良久, 李隆基终于稳定了情绪。
他重新入座, 吩咐道“中书省右补阙李白, 教子无方, 着代女抄孝经三遍, 明日下朝议政给朕呈上来。”
这报复的十足明显了,甚至还有几分幼稚。
高力士却松了口气, 由衷笑道“三郎菩萨心肠,还是偏疼七娘子的。”
李隆基从鼻腔
不然, 就凭这对父女挑事之能,早
李隆基觉得自己对七娘照拂有加, 简直是好得不得了。然而, 被“关照”的人却并不领情。
宣阳坊李家。
七娘蹲
李白坐
“往日没瞧见你憋出半句诗文来,跟着我凑热闹倒是快。平生第一篇,还真敢咏啊,咏梅咏鹅不够你写偏偏要咏针”
方才还气焰嚣张的七娘蹲
李白沉着脸继续道“既然有本事自己闯祸,便要一力承担。我不过是个终日醉酒的从七品糟老头子,可护不住你这尊大佛。”
七娘扁嘴,把一汪将出的眼泪使劲儿赶回去。
哼,她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才不要师父帮呢
七娘犯起轴来李白也头疼。
这日从晌午到天黑,小丫头都守
李白轻手轻脚进来,将人从桌前抱起,放
他心中估算一番,知道七娘应该是默写到了纪孝行章第十,摇摇头忍不住笑了。
白日里都是气话,故意跟七娘那么说,也是怕她再口出狂言、笔下惊魄,闹出他无法把控的局面来。其实三遍孝经他早就自己默了。
初夏夜里,凉气依旧很重。
李白为七娘掖好被角,便闭了门悄悄出去。他顺着小院溜达一圈,仰头
李白一声叹息。
可惜了那篇讽谏奏疏,加上七娘的讽谏诗,竟没能掀起一丝波澜。
华严寺,悲田养病坊。
天还未亮,阿寻几个小郎君便将城中的家禽粪污运送去北郊,与花农银货两讫后,赶着空车回城。
路边的饼摊才热了油炉子开业,阿寻近日手头宽松,索性出钱买了整整一屉肉馒头。
热乎乎的肉馒头裹
悲田坊内,年幼的弟妹与病患老人不
三人走通化门进城前,都
阿寻心中一紧,抢先奔进去。
“病坊每月应得利钱六贯1,此乃咳咳圣人应允的。上使接连两月不给病坊中
他身旁跟着个四五岁大、瘦小伶俐的女童,唤作“瑶娘”,连忙帮着拍了拍背,一双眼里有遮不住的恐慌。身后更远处,则是三三两两躺
阿寻越过破败的木造门房,踩着满地狼藉的草秆与土瓷碗碎片,攥紧了油纸的一角。
上使并未亲临这等腌臜之地。
大梁下立着的人,是新任悲田养病使的亲信,也姓杨,想来当是杨思勖
他拱手向东,极为恭敬道“圣人心慈,不愿京师乞儿无家可归,又不愿官置机构养之,徒添朝廷压力,这才下令将你等容于长安诸寺院病坊,并由官府补贴禀给诸寺。你等乞儿白吃白住,不知感恩戴德,官府财钱紧张还妄想逼要”
独眼阿翁听到这话,垂下眼不吭声了。
这种禀给之法,确实是女帝与玄宗朝特有的“私财补贴”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官府为养病坊出本钱经营利,利钱暂时贮于府衙,每半年或一季
悲田养病使便负责按时按月,将这些病坊专用钱粮下
阿寻听到这里,心中来气,皱眉走进去问道“你说今年官府财钱吃紧,可自从去年前任上使被换,病坊就断了每月六贯的银钱,至今日只
那姓杨的狗腿子神色微变,等瞧见阿寻不过是个只到肩头的小郎君,才又嗤笑“前任悲田使的烂账,与我们杨上使何干”
阿寻攥拳又要争辩,被身边的独眼老翁拦住,摇了摇头。
杨狗腿此时越
“既然嫌米面少,那就砸了碗都少吃一些。老不死的东西,还挺费粮食。”他似乎失了与这伙老幼再费口舌的兴致,带头往外去,余下的话音里带着数九寒天的冰冷,“宫中那位爷爷
一伙人气势汹汹地来,撂下几袋米,砸了一地锅碗什物,便猖狂大笑着走远了。
阿寻将手中的油纸包都揉皱成了一团,直到看见瑶娘怯怯盯着怀中的肉馒头,忍不住吞咽着口水,他才回过神来。
阿寻勉强扯出笑脸,取出一只凉掉的肉馒头塞给瑶娘“快吃吧,只可惜都凉了。”
独眼阿翁接下油纸包,没拉住人,眼瞅着阿寻跑出门房,又咳起来“臭小子,你去哪儿”
“去寻七娘子和太白先生。”
若是他二人,或许会有办法。
李白的办法还是七娘提醒的。
一群人蹙眉围坐,想不出好主意,李白正打算大朝会上公开进谏,七娘忽然歪着脑袋道“贺阿翁跟我说,他前头那位户部侍郎要回京了,他担忧呢。”
李白眼前一亮。
是啊,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宇文融回长安了。
提起宇文融,率先让人想到的便是“劝农使”三个字。
开元九年,那场空前绝后的检田括户变革,让大唐许多交不起赋税的逃户变得逃无可逃。一直持续到开元十三年二月,宇文融以御史中丞兼户部侍郎的身份,将监察权与财务行政权集于一身,“劝农使”的职务才暂且告一段落。2
七娘他们
从整个大唐财政的角度来看,宇文融总领计薄,还独立于群臣之上行使监察权,实
陛下放任此人
原本李白还不满于御史台针对贺老。如今仔细想想,才回味过来,此事应当是张大相公离世前的安排。
张九龄和贺知章,都是张说一力提拔上来的“文学派”骨干;
而宇文融、李林甫则为“吏治派”。
这两派的治国能力并无高下,区别
从内心来说,当今天子甚爱文学派,也更需要吏治派。
只可惜,宇文融与张说党一贯不和。两方结党相争,陛下因此一度不喜,并将两拨人都贬官外放。
直到去年,不知出于何故,才又把这群人一个个都找了回来。
李白想到主意,阿寻却不太明白,七娘就更是莫名其妙啦。
李白挑眉看着七娘,猜想着这孩子或许有天然的政治敏感度。见他们都好奇,便也不刻意隐瞒,毕竟有些事还得阿寻他们亲自去做。
他起了个话头“宇文融这几年检田括户,主要有两个主张。一是不追究逃户罪责,允许他们就地附籍。二就是经济上给予逃户优待,免除六年赋税,但需要先交一笔轻税。”
七娘问“有多轻”
毕竟安陆农户宁愿当佃农的事儿还历历
李白摸摸鼻子,说到这也有些底气不足“每丁征一千五百钱,按人头算的。”
七娘和阿寻同时睁大了眼“这么多”
“都当逃户了,哪里能有钱交轻税,我看它一点也不轻。”阿寻闷声道。
“症结就
阿寻脑中似乎闪过什么,追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七娘兴奋拍桌,抢答道“我知道我知道”
李白有意试探七娘是否
七娘乐呵呵“一件事情,咱们太弱小无法解决的时候,就要把它闹大,把矛盾牵扯上都不敢惹的巨头,自然有人帮我们解决啦”
李白忍不住抚掌笑了。
同时心想,七娘是如玉真公主所说随了亲生阿耶,还是自己教导有方呢
宇文相公风尘仆仆从东都赶回来。
甫一回京,还没进城门,就被一伙暴民蒙了麻袋胖揍一顿。
等他摘下麻袋,只瞧见华严寺悲田养病使的牌子留
宇文相公与张说党斗,与宦官内侍也尿不到一个壶里。毕竟都是陛下的狗腿,宦官对吏治派的威胁性是不容忽视的。
宇文融捏着牌子,脑中将近日京师宦官的趾高气昂回忆一番,然后把帐记
他要进宫面圣,痛陈暴行
与此同时,李白也带了七娘进宫请见天子,用的理由是
七娘的孝经蒙陛下天恩学通了,想亲自来谢恩。
南熏殿内。
李隆基听了高力士来禀,挑起眉梢,对这小女郎要做的事情相当好奇。他还没忘咏针这首诗,便着七娘独个进来,预备着讽刺她两句。
七娘迈开小短腿进来时,宇文融正好跪
李隆基扶着额角,面上有几分戾气,懒懒翻了眼皮道“不过几个流民,何必上升高度。杨思勖
宇文融俯首“臣,并未见到他们的脸。”
要为了宇文融一点皮外伤,去动华严寺悲田坊背后的宦官群体,李隆基可不愿意做这种赔本买卖。
殿内一阵沉默。
七娘今年满七岁,已经逐渐脱了奶气,一进去见了礼,便抢话道“陛下,前几日您罚我抄孝经,真的很有道理。我一下子就开悟啦”
李隆基笑了“学到什么了,给朕说来听听。”
七娘今日的任务便是拖时间。
她把自己和李白抄的孝经一页一页全都摊开
李隆基忽然后悔叫她进来。
七娘却没有就此打住“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您是天子,我听书上说,天子之孝能教化天下百姓。”
“那您这位大大的孝子,定能处理好这点小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