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不是看专业和行政两个等级嘛,现
原来是这样,林琳这才明白过来了。
“没有就没有了吧,之前你给送过来的东西,还有好些呢。家里也不缺吃的。再说了,上头对产妇也有营养补贴,所以我现
葛翠成说“你呀,真是身
林琳说“妈,你也不用太着急这些,家里除了我和秀宁,其他人也不用刻意吃什么营养品。等秀宁上学了,还能分到鸡蛋之类的,你也不用担心不够。”
邓秀宁听着屋里传来的说话声,觉得这个大方无私的林琳,和那个抢家产的护食林琳,也有很大的区别。
屋里,葛翠成说“你不要管这些事儿,好好养身体要紧。以后如果别人找你要粮票之类的,你就说,你都交给你婆婆了,你做不了主,知道了吗”
林琳忍笑不已,说“这个时候,就把我婆婆端出来挡枪啊”
葛翠成翻白眼说“什么挡枪不挡枪的,说得多难听难道你的票不是都给她了吗”
邓奎先和林琳的票,有些是拿着票证去特定的地方领的,有些是单位上直接
有些票,一张两张拿着没用,还得凑几张才成,他们家有三个人可以领工资和票证,所以不少票都能拿得到。
“好好好,不是挡枪。不过你之前不是说我婆婆不靠谱嘛怎么现
葛
翠成哼哼唧唧地说“她
林琳知道自己妈就是这德行,明明心里已经肯定了人家,但还是嘴硬着不肯夸一句。
“行啦,我知道了”林琳笑着道。
见女儿竟然笑话自己,葛翠成也是忍不住上前拧了拧她的脸才甘心。
听到她们的笑闹声,邓秀宁是颇为羡慕的,她这辈子是没什么机会,和妈妈这样放松地玩笑了吧
金建国已经上到二年级了,有可能要留级,因为他学习成绩太差了。留级就意味着他分到的粮食就不会涨;而金援朝呢,他和邓秀宁差不多大,也还差几个月才能上小学,小学和幼儿园分到的粮食,更不是一个水平了。
听说邓秀宁要准备去上学了,李翠花也盘算着让金援朝去上小学。
金振汉听了直翻白眼“你没有听说吗上小学要考试的你家老二大字不识一个,别说做卷子了,还去考试笑话”
时间越久,金振汉就越觉得,这个乡里的文盲媳妇,就是个拖后腿的存
李翠花非常不满意地说“什么考试我看就是糊弄人的我都打听过了,人家邓奎先和他大舅哥,请了小学校长吃饭,小学校长吃了人家的鱼吃了人家的五花肉,能不让邓奎先他闺女进学堂这是拿了好处的他们要是不让我加援朝进学堂,我就把这个事儿给闹开去”
金振汉声音提高了说“闹闹闹就知道闹家里闹成这样还不够,你还要去学校里闹啊你什么时候能有点用,把咱们家拾清楚干净了行不行啊”
金振汉真是气的头疼,这个媳妇别的不行,找麻烦倒是第一名。
“为什么不闹咱们家援朝比邓丫头还大一点呢凭啥她可以去学堂,一个月多分几个蛋,咱们就不行”
“就凭人家能背毛选,就凭人家会加减乘除”金
振汉真是烦死了李翠花的胡搅蛮缠,干脆脸巾一摔,直接出门去了。
李翠花见金振汉生气,她还不服气了,这男人就是没用,容易被姓邓的三言两语就唬住了,真当她李翠花是那么好糊弄的
很快,夏季学段就结课了,小考了一回以后,学生们就放假半个月,然后七月秋季学段开学。
这次蔡解放考的还挺不错的,两门都
放了假,蔡解放也几乎是住
“解放,你们作业多吗”邓秀宁好奇地问。
蔡解放翻了翻了课本,说“挺多的,所有的生字都要抄十遍,还要写几篇日记。我才开始学写文章呢,半个月就要写好几篇日记太难了”
邓秀宁看了看薄薄的课本一眼,想起自己儿子和女儿书的时候,自己看到他们那做不完的习题和资料,顿时觉得这点作业还真不算什么。
“都不需要花很多心思就能写完的,只能说,主要让你们不要忘记学的新知识。你也别急着完成作业,每天做一点才是防止忘得快。”
蔡解放啊了一声,说“这还不多啊”
邓秀宁给他看自己这半个月来写的字,做的算术题,蔡解放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确实是比他的作业还要多不少。
“妹妹你真厉害”蔡解放由衷地赞叹说。
邓秀宁点了点头,矜持地表示接受他的赞美。
“所以你的作业才不算多呢”邓秀宁说。
蔡解放也没什么反驳的理由了。
跟着邓秀宁,蔡解放每天做一个小时的作业,也能轻松完成假期作业。
闲下来的时候,邓秀宁就跟着蔡解放去他家玩,因为蔡解放家的书多,除了中文的书,还有不少俄文的书,因为他大哥蔡成英主要学马克思思想,大学里必学外语也是俄语。
果然书识字才是最重要的,许多道理,邓秀宁活了一辈子都没揣摩明白,只有看到了书里写着的,才像是被点醒了一样,突然回过味来了。
“书真
好啊”邓秀宁感叹说。
如果她过书,上辈子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也就不会过得那么凄惨了。儿女倒是了书,可惜都因为自己的教导和拖累,也没个好结局。
每每回想起这些,邓秀宁就会被悔恨之情淹没。
蔡解放也十分大方,借了好几本儿童物给邓秀宁,让她回家慢慢看。
见邓秀宁如此沉得住气,安安静静地准备着考试,邓奎先等人也安心了不少,孩子的实力
七月秋季学段的开学时间确定了,子弟小学也提前准备了考试,主要是考察满五岁未到六岁的孩子的水平,再择优入学。
这样,既能够给那些都想让自己孩子提前入学的家长一个交代,也能够用公平公正的方法,选出一些好的苗子来。
考试这天一早,朱凤英和林琳就一起送她到了学校,帮着她报了名参加考试。
比如排
老师板着脸说“我们只看文件证明,就算是这孩子真的已经五岁了,他的身份资料上写着他才三岁,我们也不后面的人上来吧”
那个女人还要辩解什么,被后面报名的家长给挤开了。
朱凤英哼哼说“就算是当初把年纪写小了,肯定也是有什么原因的,不然谁无缘无故把孩子的年纪填小一些啊现
53年的时候,全国就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从那以后,国家对人口的管理就正式多了。父母也不至于因为忘记了孩子的出生时间而乱写,只有可能是因为一些有利的原因才那么做的。
邓秀宁的资料都还
上了个户口,当时朱凤英把她当成大儿子最后的骨血了,所以
也多亏邓奎先离婚的时候,就想得周全,把邓秀宁所有的身份资料都要了过来,不然这时候报名考试书之类的,也是个麻烦事。
轮到邓秀宁报名,邓秀宁乖乖地给老师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出生年月日,父亲母亲姓名和单位年龄之类的信息,估计这些等考试过去,入学的时候还要查一下资料,看看是否属实的。
顺利报了名,邓秀宁拿到了一张手写的入考场许可。
朱凤英和林琳都不由得露出轻松的神色,刚刚看到不少孩子都被老师否决了报名的资格,她们两还是有些担心的。
林琳说“可能是因为他们晚点才来吧。”
李翠花确实不是个赶早的性子,朱凤英也就不管了。
为了避免邓秀宁找不到路,林琳还特地将她送到了考场上。
即便是邓秀宁做好了心理准备,看到考场内的人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真是人数不少啊
她
等回目光,邓秀宁才
想想也是,要是家里没人过书,参加过考试,或者大人粗心大意的,就容易出现各种状况。
邓秀宁带着铅笔、橡皮擦和草稿纸,反而是显得稀有了。
那些进了教室的孩子,也时不时跑出去,还有些出去就站
这样一直等到了九点,来了两个老师,把前后两个门关上,将家长们都挡
于是,又是一通乱糟糟闹哄哄的景象,还有些小孩子死活不肯交出书,老师就让他放
己的凳子底下,反正他一弯腰,老师就看得见。
邓秀宁安安生生等到开考,拿到试卷以后,写上名字,然后老师给他们题。
完题后,老师还说“你们有哪里不明白的,就告诉老师,老师给你们再一下题目,解释一下意思。”
这是为了照顾水平连题目都看不懂的人。
邓秀宁跟着老师完题,
就
说着,就扔下试卷之类的,一边抹眼泪一边朝着门口走去。
老师只好替他开了门,叫了家长说“孩子出去了就不能再进来考试了。”
家长无奈,只好拉着孩子训斥,这点事都做不了。
那孩子哭着走了以后,很快又接二连三有几个人哭了起来,场面简直是跟幼儿园里情形相似。
邓秀宁不由得为老师们捏把汗,这样简直和幼儿园的阿姨差不多啊不过好些孩子确实是还
像邓秀宁这样,乖乖考试的也有不少,至于水平如何,就不知道了。
考完语文考算术,算术也不难,除了写数字外,就是十以内的加减,能识数,能掰手指头,就能算出来。
最后那道大题是连数字,就是把数字按照大小顺序连起来,最后画出了一只小兔子。
邓秀宁轻松完成了两堂考试,高兴地出了教室。
教室外,只有朱凤英
邓秀宁当然理解她,做过母亲的,非常明白那种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孩子的心情,她能来送自己进考场,都是很了不起了。
“没事儿,反正我已经顺利考完啦”
“考得怎么样”
“挺好的,反正我都做完了,应该没什么错误。”邓秀宁很有自信地说。
朱凤英高兴地说“那就好,那就好”
周围也都是家长们询问孩子考试情况的声音,大家表现都不一样。
说完了自己,邓秀宁说了
的别人考试,朱凤英比邓秀宁看得明白“嗐那些人就是想瞎猫碰死耗子,逼着孩子去考试,万一考过了呢不久能直接进小学吗可是我看哪,书考试这样的事儿,明眼猫都不一定能逮着耗子呢”
难怪那么多看上去从没摸过书和笔的小孩子,出现
祖孙两出了校门,就看到有人聚集
“
身边的人听她那样问,便热情地解答说“那人没赶上考试,正
“谁呀”
“大娘,是你家隔壁的李翠花”有熟人
朱凤英忍不住呸了一声,说“晦气”
从年初开始,金振汉大约也是对李翠花冷了心了,连回家的次数都少了,而且他每次回家,两个人不是拌嘴就是吵架,邓秀宁家都能听清楚。
邓奎先是十分同情这个朋友的,没有稳定的后方,军心无法安稳啊可惜他也没法传授太多的经验,一说自己家的事儿,就好像
金振汉回家少了,李翠花更是可了劲地作,可能也是想闹出点事儿来,让金振汉回来拾烂摊子。可是这样下去,金振汉只会越来越不想回家了。
朱凤英看了会儿李翠花的热闹,就拉着邓秀宁回家。
一边走还一边说“你看着,以后可不能学她那样,家里家里弄不清,
邓秀宁想都不想就说“当然不会”
上一辈子她已经过得那么失败了,这辈子变成李翠花那样她还不如早些了断算了。
连朱凤英这样的农村老太太都看不起李翠花,可见她是有多失败了。邓秀宁只会把她当成反面教材去看。
听邓秀宁说考得不错,一家人都喜气洋洋的,不过大家都说不能往外说,这事儿还没定下来,别给坏了事儿。
过了两天,这卷子也批完了,结果也出来了,得到入学资格的人,名字就被贴
这次是邓奎先起了个大早,
特地将吃早饭的时间腾出来,扛起邓秀宁就朝着学校跑去。
邓秀宁被他颠得不行,只好大喊“爹你慢点我都被你颠晕了”
邓奎先的脚程就是快,邓秀宁和朱凤英走花了十多分钟,他肩上扛着邓秀宁都只花了几分钟就赶到了校门口。
这一大早的,许多人趁着还没上班,就跑来看名额了。
那天参加考试的孩子不少,但是真正得到提前入学的资格的,也只有二十多个。
邓秀宁的名字就写
“爹有我”邓秀宁高兴地喊道。
邓奎先高兴得大笑了三声,说“闺女你真了不起”
邓秀宁也咧嘴笑了,虽然通过这样的考试,拿到入学资格不算什么,但这对邓秀宁来说,是个很重要的标志,说明她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想要的成功。
听到父女两对话的人,都投来羡慕的神情,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就是每个月要多几斤粮食诶
当然,对于邓家来说,粮食不是重点,重点是说明了邓秀宁是个书的苗子。
父女两高高兴兴地回了家,邓奎先高兴得粗面馒头都多吃了两个。
对于邓奎先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是真理,他就是靠着学习,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而且他相信,认真努力学习下去,还有更好的将来
很快这消息就传开了,附近邻居也是恭喜不断,好像邓秀宁考上了大学似得。
越是这个时候,邓秀宁越是告诉自己要冷静,这还是书生涯的起步呢如果有那个能耐,她肯定是奔着上大学去的。
当天下午,林敏就上门来了,还带着礼物一本有点沉的新华字典。
“竟然是全新的,哥你也是花了力气才买到的吧”林琳问。
林敏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说“秀宁是新学生,当然用新的。这本字典能用好多年呢”
“谢谢大舅”邓秀宁高兴地说。
这年头,这样的字典可不是放
除了字典,邓秀宁还到了铅笔橡皮作业本等文具,都是
祝贺她拿到入学资格,并鼓励她好好学习的。
这事儿,有人欢喜有人忧,看着邓家喜气洋洋的样子,李翠花如何咽的下这口气,她可不信邓家的小丫头片子能够强得过她儿子她儿子可是男孩,丫头怎么比得过
因为知道林敏请了梁昭吃饭,李翠花好像是心中的猜测得到了印证一样,邓秀宁这入学机会不是考出来的,是走后门的
越想越不忿的李翠花,立马就打定主意要闹一场。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应该更新一万的,我竟然忘了是周末,叹气
不过我最近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