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景城和顾锦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县里没有顾家商铺,而且他们的家也依旧还被淹
顾锦和沈景城见他们不想走也没说什么,就让这些人
而有些心存侥幸,没离开也没家人去青山县打短工的人,见沈景城果然不再管这些人吃喝,断了粮食供养,顿觉失望,只能无奈的分散到各个村子里,开始要饭混日子。
但余河县的人本来就不富裕,一次两次,各村村民还能给那些难民一点吃食,时间久了,他们哪有那么多余粮给那些难民
最终,这些难民见饭都要不到了,只能拖着有气无力的步子朝其他地方而去。
除了那些去青山县打短工的人的家人留
十天后,姜娘母子被杨树送到了青山县沈家坳,几天后,沈家村里也迎来了来打短工的难民。
因为杨树提前带来了沈景城的吩咐,刘大早已把这些人要落脚的地方安排好,当然沈家村没有那么多的房子让难民住,所谓的安排,也就是提前找到一片土质较好的荒地,然后买好开荒所需的用具,剩余的就是等着那些难民到了,就可以挖地窝子准备开荒。
与此同时,赵大力带难民的到来的时候,也趁着这个机会带着孩子加入到了开荒的队伍里。
于是便看到了安排着人们干活的刘大,看到了刘大,几乎就立刻想到了这沈家村里那个姓沈的大户。
沈家村,周围都是难民落户形成的村子,而且还有个姓沈的大户,或许沈家大户,就是原来十亩村的那个沈粮长吧
毕竟,刘大就是跟沈粮长一起离开十亩村的,沈粮长也是
人群中,赵大力背着孩子,看着有条不紊安排着活计的刘大,有些恍惚。
这些年,刘大应该是一直跟着沈粮长吧,所以才有了今天。
赵大力看着不停分派一波波的人到各处荒地的刘大,眼中忍不住有些羡慕。
真是同人不同命啊,想当年他和刘大同样都是孤身一人,自己好歹还有几亩地,而刘大却是连一亩地都没有,而如今呢,自己一亩地也没有,刘大却变得如此气派。
这一切,只是因为刘大跟对了人,而自己呢
其实自己也不差的。
赵大力深吸口气,颠了颠自己背上的孩子,又很快释然了。
刘大就算是混的再好,如今也是孤身一人,等老了、干不动了,难过的
当然,这只是他心里暗戳戳的想法而已,更是半点都没有要和沈景城攀亲戚的想法,他知道顾大妮和沈家关系并不好,再加上自己如今已经跟顾大妮和离了,没那脸去跟人家攀亲戚。
刘大当然也认出了人群中的赵大力,但这人没主动跟他说话,他也就装作没有认出这个人来。
但回头还是找人打听了一下赵大力的事情,知道他如今已经和离,带着孩子一个人过,顾家人并没有过来后,就去找了杨树,跟他说了赵大力的事情,让他回去的时候记得把这件事告诉沈景城
所以,当杨树回来后,顾锦听到这个消息简直都呆了。
顾大妮是真能耐啊,竟然又合离了。
不过既然这赵大力已经到了沈家村,看样子也认出了刘大,再让人离开已经没什么意义。
更何况他现
听刘大那意思,赵大力好像还挺靠谱,不是那没事找事的人。
竟如此,就是先顺其自然,只要他安安分分的呆
顾锦暂时把赵大力的事情放
现
也因为他们还要
沈景城见他们
因为沈景城这一举动,那些人心里存了感激,也就更加的安分了,一时间城外竟然也是一片和乐。
但就算如此,沈景城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向府城申请一下赈灾粮食,不为别的,就为恶心那知府。
而那知府,确实是被沈景城烦得不行,如今不止是沈景城需要赈灾粮,就连他也是需要赈灾粮的。
其实原本他申请的赈灾粮已经到大府城了,谁知水一退下去,对岸的受灾比他这里还严重的兖州府就来人跟他对调一半的粮食,手里还带着老皇帝的圣旨。
他不想给,真的,现
可兖州府来人就一句话,这是老皇帝下的旨,不够,他自己想办法去,该给的粮食,他一粒也不能少。
归德府知府差点没被气死。
可也没办法,只能给了,就这,沈景城居然还跟他要赈灾粮,可不就是戳他心窝子嘛。
早知道,赈灾粮一到的时候,他还不如给了沈景城呢,好歹那是他管辖的区域。
但世上没有早知道,他只能面上笑嘻嘻心里妈卖批的,把一半粮食给了对岸的兖州府。
其实兖州府知府哪有那能耐请圣旨啊他是去求了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