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网游小说 > 大唐长公主 > 第206章 歌尽风流37
206
太阳渐渐西移, 初夏的傍晚,晚霞满天。
苏子乔白天的时候回了公主府, 没一会儿又被召入宫中议事。近日不管是突厥还是吐蕃, 都不安稳, 两个邻国对大唐的安西四镇虎视眈眈, 时不时
与吐蕃相邻的吐谷浑,是大唐的属国。二十多年前,曾经被吐蕃灭国。
后来高宗皇帝派薛仁贵为主帅, 以为吐谷浑复国的名义率领大军讨伐吐蕃, 吐谷浑得以复国。
吐谷浑复国后,虽与吐蕃
近几个月, 朝廷已频频到来自吐谷浑的求援。
苏子乔认为此事应当慎重,若是让吐谷浑再次被吐蕃吞并, 对大唐的国威名声都是致命的打击。
武则天召苏子乔一干武将入宫,商议边境事宜。
李沄
长公主今日本是要去裴府看华阳夫人库狄氏的,可最近裴行俭身体抱恙, 不太得闲, 长公主只好不去给华阳夫人添乱。
“槿落, 华阳夫人嫁给裴阁老,已经多少年了”
做着针线活的槿落抬头,面上带着笑容,“长公主,华阳夫人嫁给裴阁老至今,已经二十年了。”
李沄一怔。
日子过得这么快,原来库狄嫁给裴行俭都二十年了。
秋桐将手中的活儿放下,“总感觉才过去没多久呢,槿落姐,这一晃眼,都二十年了。我记得华阳夫人出宫的时候,长公主十分不舍。华阳夫人出宫后的一段时间,长公主经常出宫去裴府看华阳夫人。后来华阳夫人跟着裴阁老一起到了西域,长公主还为此低落了几天。”
李沄想起自己年幼时的事情,面上露出淡淡的笑意。
她看向秋桐,问道“你让人送了一些补品和药材去裴府,华阳夫人可有说什么”
“华阳夫人说多谢长公主一番心意,等她得闲,会亲自到公主府来拜谢。不过”秋桐的话稍稍一顿,随即续道,“华阳夫人的脸色看着不太好,问她裴阁老的病情可有好转,她说裴阁老近日嗜睡,一天醒着的时间没一会儿。”
李沄闻言,站了起来。
晚霞铺满了天边,夕阳下的庭院风景如画。
官至中书令,统领中书省,裴行俭此生,比历史上要得志多了。
言语间,槿落说晚膳已经准备好了,是不是要安排用膳。
李沄想等苏子乔回来一起用膳,吩咐槿落,“再等等,将军差不多该回来了。”
但李沄没等到苏子乔回来,段毅从宫里出来直奔公主府,跟李沄说苏子乔跟圣人议事出宫后,就被苏庆节急乎乎地拉走了,说裴行俭有事要见苏子乔。
李沄有些惊讶,“都快宵禁了,裴阁老何事这么急着要见子乔”
段毅摇头,“某也不清楚,看大郎君的神色,似是很着急。”
李沄微微颔首,“我知道了。”
想了想,李沄又跟段毅说“裴阁老近日身体抱恙,今日秋桐去裴府看华阳夫人,说裴阁老的情况不太好。如今子乔又被兄长匆忙拉去裴府,说不准裴府会有什么事情,你
段毅应下便去了,谁知一去
李沄心里有事,一晚上也没睡安稳,等到天蒙蒙亮,听到苏子乔回来的声音。
苏子乔回了蘅芜苑,却没有直接进内室,李沄披了外袍出去,只见苏子乔一动不动站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似是
李沄听着苏子乔的声音,感觉有些不太对,她缓步走过去,伸手握着苏子乔的手,“子乔。”
苏子乔被握住的手有些冰冷,
李沄柔声问道“怎么这时候才回来长兄带你去见裴阁老,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吗”
苏子乔怔怔望着李沄,愣了半晌,才沉声说道“太平,师兄没了。”
李沄闻言,心中一惊,愣
她知道裴行俭年事已高,最近身体不好,或许已经时日无多了,可是她始终没料到裴行俭会
吐蕃突厥
母亲改朝换代,裴炎曾对母亲忠心耿耿,都被母亲毫不留情地杀了,裴行俭依然能稳坐首席宰相之位。
如今裴行俭一死,朝廷的局势又会如何
李沄被这个消息砸得有些
苏子乔反握住李沄变得冰冷的手,他牵着李沄往内室走,声音有些疲累却平静,“太平,我还好。师兄这一生起起落落,过得不容易。他自知大限将至,早早给我写了信。他知道我想带领大唐铁骑踏破吐蕃的心愿,那也是他的心愿,他虽不能亲眼见到那一天,但他的心永远与将士们同
李沄“”
永昌元年,中书令裴行俭薨于长安府中,享年七十。
圣人武则天为此十分悲痛,罢朝三天。
中书令裴行俭去世后,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中书令,统领中书省。
狄仁杰当了中书令后,维持裴行俭
狄仁杰想要将薛绍调回长安,当大理寺卿。
薛绍
“薛绍。”
武则天坐
“我记得他年幼时与城阳长公主一同入宫,眉清目也请,长得很俊俏,却总喜欢黏
上官婉儿
武则天“他的幼年到少年,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那时他虽有才华,也文采风流,却不如攸暨机智灵活,也不如宋璟那般傲骨铮铮一身正气。可谁能想到他离开了长安后,却
上官婉儿听到狄仁杰想把薛绍调回长安的话,眼里神色微动,随即垂眸,长而浓密的睫毛瞬间便掩去了眸中神色。
“狄仁杰想把薛绍调回长安当大理寺卿。”武则天的神情若有所思,“当年薛绍是自请调离长安的,他到扬州府之事,是狄仁杰促成的。这个狄阁老,当日他
上官婉儿抬眼,比起少女时期,如今的上官才人多了几分妩媚艳丽之感。
她手中的扇子轻轻地扇着,声音也轻,“薛绍此人,无论
武则天侧头,看向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脸上神色坦然,她笑着与女皇说道“圣人,御史中丞宋璟多次想联合大理寺暗中集证据,他想办周兴来俊臣等人。可原大理寺卿忌惮周兴等人,不愿与他配合。原大理寺卿可不就是被御史中丞缠得头疼,特别向圣人申请调离大理寺的么”
武则天闻言,笑了。
女皇叹息一声,有些头疼地说道“宋璟这个年轻人,我很是喜欢。可他怎么总是咬着周兴来俊臣这些人不放呢”
说起宋璟和周兴来俊臣等人的这些事,此事没娘,说起来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女皇武则天还是太皇太后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不识好歹跳出来拦路,拦路之人,有为官不干不净的,也有为官清廉安守本分的。不干不净的人,集了证据找个错,处理了就可以。但那些不容易挑出错的人,怎么办呢
为此,武则天养了几十个酷吏,专门让这些酷吏捏造证据,陷害朝廷命官。
一时间,朝廷人人自危。

宋璟掌管御史台,直接向圣人负责,专职找茬弹劾官员。身为大唐高级司法部门一把手的宋璟,就很看不惯酷吏那套连坐和屈打成招的做法。但身为朝廷命官,除了时时警惕无耻之徒的陷害,御史中丞也还想为大唐为圣人做些实事,因此都努力克制不与酷吏正面冲突。
那样的克制,
可最近一年,大概物极必反,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御史中丞宋璟就能跟酷吏杠上一次。有时气急了,他能当着圣人的面指着周兴来俊臣等人的鼻子骂,说他们陷害忠良,视国家律法如无物,祸乱朝纲,总有一日,他会将他们绳之於法,将他们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那场面,是一触即
满朝文武百官,谁也没有像宋璟这样的。
每次遇上这种情况,女皇都四两拔千斤地把宋璟安抚了。
女皇能有今日,酷吏功不可没。而且如今朝政虽然有条不紊,可她刚登基之时,民间不时
为了震慑这些人,武则天只好重用酷吏。
只要酷吏说哪个人有谋反的迹象,本着宁可杀错不可放错的原则,武则天就让他们去办了。
至于那些大臣
于是,酷吏横行。
宋璟很看不惯,私下曾与女皇说“若是从前,圣人要重用酷吏,璟尚能理解一二。可如今,朝政
武则天无言以对,但还是选择了维护酷吏。
近一年来,宋璟简直是盯着酷吏不放,他自己暗中集证据,还想要说服大理寺卿与他一起。
这世道,谁不恨酷吏,可谁都不像宋璟那样,好像是赶着要送死似的,天天逮着人不放。
大理寺卿上有老下有小,顾虑甚多,被宋璟缠得没办法,只好哭丧着脸去找圣人,说臣才疏学浅,无法胜任大理寺卿职位,请圣人将臣调离大理寺卿。
当得好好的,怎么会自请调离
武则天追问之下,大理寺卿将宋璟缠着他之事说了。这也没什么好羞耻的,圣人和酷吏的那些事情,谁不心知肚明。大理寺卿不想与圣人作对,把这些苦衷摆
武则天苦笑不得,她对宋璟这个年轻人既偏爱又无奈,只好准了大理寺卿的请求。
大理寺卿一职暂时悬空,她让狄仁杰推荐个人选,却没想到狄仁杰推荐了薛绍。
薛绍
但武则天又怎会不知道狄仁杰的盘算。
“狄阁老也容不下周兴来俊臣等人了。”武则天说,“薛绍此子,他
这两个年轻人要是联手查酷吏,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上官婉儿沉吟片刻,与武则天说道“圣人,周兴来俊臣等人,这些年来作了不少孽。婉儿曾经听说来俊臣家中的水井,曾冒出血水。有人说那是因为他杀害了太多无辜之人,上天才会给他这样的警示。”
武则天侧头,看向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低头,轻声说道“他们确实为圣人立下不少的功劳,可他们仰仗着圣人对他们的爱护,为非作歹,长期以往,只怕会连累圣人威名。”
这个道理,武则天又怎会不懂
可酷吏是她手中见不得光的利剑,少了这些利剑,会有诸多不便。
武则天有些头疼地掐了掐眉心,恹恹说道“此事暂且不提,你退下罢。”
上官婉儿应了声是,退了出去。
退出长生殿,夏日阳光高照,上官婉儿反射性地眯起了眼睛。
烈日下的大明宫,令人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烦闷之感。
但想到那个芝兰玉树般的郎君,或许很快能回到长安,又令她眼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温柔之色。